大班语言:家 |
时间:2021-05-22 23:45:14 来源: 作者: |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读准"树林、田野、花园"的字音。 2、借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活经验,进行仿编诗歌的活动。 3、积极参与仿编活动,体验仿编后的成功感。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磁性图片:云朵、花朵、小鸟、鱼儿、小朋友;天空、田野、树林、小河、幼儿园。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歌曲《办家家》 音乐起,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边唱歌边表演《办家家》。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云朵、花朵、小鸟、鱼儿、小朋友,提问:这是什么?它(他)们的家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天空、田野、树林、小河、幼儿园。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图片。 三、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讲出诗歌的部分内容。 1、教师指着天空,说:蓝色的天空是谁的家? 2、教师指出田野,说:广阔的田野,是……采用等待或放慢速度的方式鼓励幼儿接着往下说出:是花朵的家。 3、下面几句诗的学习方法同上,并带领幼儿重复说一遍。 四、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图片的提问完整地朗诵1-2遍。 五、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1、为什么说蓝色的天空是云朵的家? 2、为什么说广阔的田野是花朵的家? 3、按照上述方法,引导提问,理解诗歌的含义。 六、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阅读"幼儿观察图夹文",阅读诗歌《家》。 七、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原诗歌的结构仿编部分诗歌。建议提问: 1、蓝色的天空是云朵的家,还是谁的家?还有谁在天空上? 2、广阔的田野还是谁的家? 3、密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 4、清清的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是谁的家?(鼓励幼儿仿编每段诗歌的第二句,教师可以将幼儿仿编的内容,快速地画在纸上,然后,带领幼儿完整地念一念仿编的诗歌。 八、教师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仿编诗歌。 教学反思 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采用了对话法,图示法,表演法,创编法,完成了教学目标,幼儿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了解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 优点:1、整体设计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幼儿参与性很高,思维得到开阔。 2、和孩子说话亲切,适合年龄特点。 3、能为幼儿创造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表机会。 不足:1、教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对幼儿好的词语没有充分的总结,失去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 2、朗诵诗歌最好配乐。 3、创编诗歌部分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创编不是很理想。 通过教学反思,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学习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