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听声音数糖果》教案含教学反思 |
时间:2021-06-01 16:13:30 来源: 作者: |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