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作文 > 初中作文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仿写作文范文(片段+背影+秋天的怀念)

时间:2022-03-18 11:06:08  来源:  作者:
片段仿写
一、模仿《安塞腰鼓》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片段。
片段一
一群神采奕奕的少年。
冬日的暖阳洒在他们的脸上,平日里那些嬉笑的男孩,此刻无比沉静。长绳低垂,蛰伏在草坪上;执绳同学紧握长绳两端,蓄势待发。围拢在他们身边的人们,静静地,没有说一句话。裁判举着手,咬着哨子,形同凝固的雕塑。
哨声响起。
看!——
一跳起来就忘我了,发狠了,拼命了。四十名活力四射的同学,如蜻蜓点水,轻盈地越过你的身前。细雨一样,是轻捷的步伐;旋风一样,是速变的人流;火花一样,是坚定的目光;钢铁一样,是必胜的决心;猛虎一样,是豪迈的斗志。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多么激昂、多么震撼、多么沸腾的比赛啊——跳长绳比赛!
这长绳,使寒冷的冬天立即温暖了,使寂静的万物立即喧腾了,使低落的心情立即亢奋了。

点评
用短句与排比、比喻等修辞再现赛时激昂沸腾的场面,更有“轻盈地越过”“速变的人流”等词写出长绳赛的场面。文章想象丰富,语言富有张力。
片段二
好一个江南板凳龙!
百十个衔接处发出吱嘎的声响,木块与木块之间摩擦出火花 ,锋利的棱角被磨得平滑了,只听见“吱嘎吱嘎”的声音 。板凳龙关节吱嘎的声响,响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沸腾了。
好一个江南板凳龙!
舞龙师的臂膀、下盘,全身有力地向前冲击着。龙灯的舞动冲击着我的眼眶,冲击着我的心,似乎已令我的血肉分离,要飞到激烈如火的表演场上去了。我的臂膀仿佛肌肉鼓胀,我的下盘仿佛十分健硕,我的全身仿佛都在努力舞动着,我全身的血液在翻涌,似翻江倒海之势涌流!
这是速度与激情的体现,这是勇气与毅力的挑战,这是文化与手艺的碰撞与敬畏!
龙灯上的千百支蜡烛在灼灼燃烧,舞龙队的造型变幻莫测,时而“8”字绕圈,时而龙头追龙尾,时而龙头向上,龙身似海浪般翻涌不止,它是我心中翻腾的海浪,我是依海而生的!
好一个江南村落!好一个板凳龙!
愈舞愈烈!团结与合作、勇气与拼搏,都交融在旋转的舞龙队中,旋转!跳跃!呐喊!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灯,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灯将黑夜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龙头昂首在天,那是人们对一年风调雨顺的愿望。
耳畔是经久不绝的掌声。

点评
作者有超强的场面描写能力,完美仿写《安塞腰鼓》,并注入了自身特色。板凳龙是南方的民俗,舞者是平日不为人知的普通群众,上场却脱胎换骨舞出精气神。小作者笔下的板凳龙是“速度与激情的体现”,是“勇气与毅力的挑战”,是“文化与手艺的碰撞与敬畏”,更有舞龙舞出的各种高难度造型。因小作者对家乡迎龙灯的熟悉与热爱,写出了迎龙灯的力与美,也仿出了语言的神韵。

二、心理描写仿写片段片段一
我感觉到有人在颤抖,我听到有人在悄悄地急促呼吸,我努力去寻找,想知道那是谁。可是到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是我自己,那个胜负心极强却又竞选失败的女生。
有点闷,慢慢走在走廊上。天已经黑了,夜色仿佛一砚打翻的墨,洇染了整个城市。远处的灯已经亮起来了,一点一点,组成了一道绚烂的繁星,向远方绵延。辽阔的天空,宁静的城市,温暖的万家灯火。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受到了一点触动。多么漂亮的灯火啊!沉重与窒息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轻松与释然。
“你怎么了?没有选上班长,自闭了?”同学问我。
我迅速调整好表情,转过身来,笑着说:“怎么会呢?一次竞选而已,无官一身轻,潇潇洒洒也挺好啊。”不知怎么地,这样的话我忽然就脱口而出了。当我说完这句话后,我意识到,心里那不甘与无力感已经消失了,很轻松,很温暖。

片段二
还是无法流畅地弹奏,我狠命地敲击了几下琴键,伏在琴盖上啜泣。
窗外的雨声已经渐渐小下去,这夏天的阵雨!断断续续传来隔壁的琴音,那是一个考五级的小姑娘,我一直没有好好听过她弹琴。她弹得不怎么流畅,经常卡在一个难点上。我当时也在这里折腾了比较长的时间,就像是爬山一直没有冲到山顶,就滑了下来。隔壁一直在不停地调整,执着地向着山顶冲锋。我的手指头也随着她的音符在琴盖上一遍遍地弹奏。终于,她冲上山顶了,可以欣赏远处的风景了。我不由得打开琴盖,重复着那首五级的曲子,手指在翻飞,音符在跳动,我的心也飞翔在一路的风景之上。
那么,十级曲子,我们继续,我要坚持不懈地来翻越这座山!
调整、感悟、再调整,我的眼与手在一起,我的心与音符在一起,我与琴键合二为一。不停地练,反复地揣摩,不信弹不出!不知过了多久,钢琴老师出现在了旁边,“可以休息一下啦!今天很棒!”她的眼里分明含着笑。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小树挺立在那里,树叶油绿透亮。

点评
两位小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曲折委婉。
前者写一次班干部竞选的落选,当时的痛苦,事后的释然,其中的心理变化描写得自然真实。如刚开始“感觉到有人在颤抖”的绝望感,再是“有点闷”的痛苦,“慢慢走在走廊上”的彷徨无力,痛苦减轻的过程真实而自然,最后的“轻松与释然”水到渠成。
后者写小作者因无法成功弹出曲子而“啜泣”,不过因听到隔壁执着的琴声,要“坚持不懈地来翻越这座山”,小作者的思绪在不断变化。
两位作者借鉴了《社戏》《灯笼》的心理描写与心绪变化,景色与心理活动映衬结合,真正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文仿写
一、仿《背影》
1.仿结构,要线索清晰。《背影》线索分明,结构严谨。“背影”贯串全文始终,是作者抒情的纽带,也是抒情的线索。
2.仿语言,要情感真挚。《背影》语言朴素而简练,不雕章琢句,以质朴叙事来抒情。同时,多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3.仿手法,要渲染烘托。《背影》巧妙渲染,多方衬托。开头营造惨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父亲的背影于此气氛中出现;文中作者的三次流泪和两次自责,对“背影”起到烘托作用。
4.仿细节,要以小见大。关注细节,小中见大,是《背影》的突出特点。大量的细节描写,或点出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或表现人物心理。

01.外 婆
 邓欣怡
窗外,郁金香散发着缕缕幽香。我的眼前不由得闪现出外婆的身影。
那是一个下大雪的周六,正在做作业的我突然想起了什么,抬头对妈妈说:“妈妈,这么大的雪,外婆会不会还来给咱们做饭呀?”“哦,对了,差点儿忘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拨通了外婆的电话……
可没过多长时间,“叮咚”,门铃响了,我飞快地去开门,愣住了,外婆像个雪人似的站在门口,不停地哈着气。她轻轻抖抖身子,雪花在半空中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絮。
进了屋,外婆换上拖鞋,走进厨房,围上围裙,择菜、洗菜、切肉,一刻不停地忙碌起来。
我在客厅写作业,不时地偷偷看外婆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从小学到现在,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要上班,而且也不怎么会做饭,于是,已过花甲之年的外婆肩负起每天中午来给我们做饭的重任。一年四季,往返奔波。每次外婆离开时,望着她离去的身影,我都会禁不住大喊几声“外婆再见”。
饭后,外婆准备走了,妈妈想让她留下,可外婆坚持要走。
我对妈妈说:“我去送外婆。”妈妈点点头。我跟在外婆身后走出门,外婆回头看看我说:“回去吧,别送了,外面雪大。”外婆的身影混入一片白色世界里,再也找不着了,我还站在雪地里,眼泪又来了……
近一年来,尤其是这几个月,外婆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她从小就肩负起养活一家人的重任,一生孝敬父母,善待他人。我出生后,她更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带我,直到我上幼儿园。本以为她还可以陪着我走很长的路,哪知去年外婆被查出脑子里长了胶质瘤,病情很严重。我们一直都在等待奇迹的出现。每次,外婆都宽慰我说:“放心,没看到我外孙女出嫁,我不会走的……”于是,我的眼泪,跟着她的眼泪一起落下来。
冬季就要飘然远去了,郁金香的缕缕幽香在空气中酝酿着,一点点地在窗外飘逝。此刻,我坐在离家一百多公里远的教室里,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在眼前浮现,我的眼泪又要流出来了……
点评
小作者仿写得很成功:一是线索分明,结构严谨,以外婆的“身影”贯串始终,使其既为抒情的载体,也是抒情的线索;二是渲染烘托,关注细节,小作者写了四次流泪,缘于从小与外婆相处的深情及外婆生病后“我”内心的痛苦,对主题起到烘托作用。
02.藏在小木屋里的爱
 王聪伊
父亲与我不相见已四年多了,记忆里,只有他的背影。
暑假到了,像往常一样,父亲还是没有时间回来看我们,我和母亲又一次登上了通往父亲工作地的火车。
和父亲见面的方式很特殊,我们约在一处景点。到了景点,远远地,我就看见了他打电话的熟悉背影,听到我唤他,他回头向我们招了招手。
一路上,我们几乎没有交流,各看各的风景。直到看见一家装修古朴的礼品店,我刚要建议进去看看,可父亲的手机又响了。我只能和母亲一起进去。店里的一座小木屋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精巧的工艺品,虽然只有一个篮球那么大,却雕刻着各种图案,打开小屋的门,里面住着两只松鼠,小巧可爱!看了看价钱,我不得不走开了。父亲没有多问,我们继续往前走。等到走出几百米后,父亲说他忘记了一件东西,让我们回宾馆等他。
一天的旅行草草结束,我和父亲的团聚没有让我感到一丝温暖。回到家,行李还没有归整好,便收到了一个寄给我的包裹。会是谁寄的呢?打开一看,竟是一座小木屋工艺品,比我在景点看到的更加精美。拉开木屋的门,里面放着一封信,信封上画着三只松鼠,两大一小,亲密地站在一起。
信里写道:“我知道自己没有太多时间陪你……旅行时,你也没有笑过,当我看到你因价格太贵而没有买礼品店那可爱的木房子的时候,我就……”我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
我总认为父亲不够爱我,却没有发现他那双时刻追随着我的眼睛比鹰还锐利,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便看到我,读懂我的心。
我把小木屋和那封信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因为这座木屋里住着父亲的心,藏着只可领会不可言喻的爱。
点评
本文仿照《背影》开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语言质朴,流淌着淡淡的伤感情愫。作文的两处细节描写值得细读:一是父亲偷偷返回去买“小木屋”;二是父亲在信中对“我”说的话,情感真挚。

03.爷爷的三轮车
 潘 帅
老家旧屋角落里尘封着一辆三轮车。三轮车的把手与车架都已经锈迹斑斑,车厢的蓝漆斑驳剥落,车铃只能发出闷闷的喑哑声。
三轮车主人是爷爷。那年暑假,爷爷新买了这辆三轮车:高大的车架子,宽敞的车厢刷着蓝色的漆,车头上扎着一朵大红花。那时我经常围着三轮车上窜下跳,还缠着爷爷带我兜风。爷爷就端正地坐在车上,载着我在村里村外兜圈。空余时间,爷爷就会拿着一块抹布擦车,甚至把车轮上的辐条一条条擦干净。阳光下,车把与辐条锃锃发亮。
爷爷经常骑着三轮车去他的菜地,载回满满一车的蔬菜和水果。我认为爷爷有魔法,大声嚷:“我也要变魔法!我也要变魔法!”爷爷笑着说:“哎哟,这可不是魔法!爷爷带你去田里玩,顺便去收菜。怎么样?”
于是,我便坐上爷爷的三轮车。夏日的傍晚特别悠长,凉风轻轻地吹在爷爷和我的身上,阳光像奶油般涂抹在我们身上。爷爷的白发变成了金色,他脸上的皱纹在晚风中舒展开了。蓝色三轮车慢悠悠地骑着,车铃清脆,辐条闪亮。三轮车骑过沟渠,骑过西瓜地,骑过葡萄田,骑到了爷爷的菜地。
爷爷种了不少东西:一畦畦鲜嫩碧绿的小青菜,一丛丛青翠挺立的小葱;这边是笑红脸的西红柿,那边是紫得发亮的长茄子;还有胖墩墩的冬瓜,苗条的丝瓜。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菜,这里瞧瞧,那里摸摸,兴奋得上窜下跳。“爷爷,怎么种了这么多菜,还种得这么好!”爷爷看着菜地嘿嘿笑着:“爷爷种菜水平不是吹的,周围可没什么人能比得上我。小子,摘菜了!”我拎上菜篮子,拔青菜,摘西红柿,抱大冬瓜,忙得满头大汗。不过,我没有感觉累,反而无比充实,原来收获是如此让人快乐!不一会儿,蓝色三轮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爷爷笑容满满的,我的心也是满满的。“回家喽!”与爷爷坐在三轮车上,满载而归。
后来我忙于学业,这美好的时光并不多。三轮车的漆慢慢斑驳,剥落。爷爷年岁渐大,擦车也渐渐力不从心。给我们家送完蔬菜之后,爷爷慢慢骑着车回家,夕阳下爷爷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后来啊,只剩下这辆三轮车。
点评
“背影”是《背影》的线索,是父亲最打动人心之处,更是“父爱”的象征。“背影”勾连了全篇内容,联结了文章的情感纽带。
该文中的“三轮车”联结爷爷与“我”有关的事,成为情感的载体。
三轮车是爷爷的宝贝,爷爷用它带“我”兜风,载来瓜果蔬菜,是祖孙的情感纽带。通过三轮车,我们看到了爷爷老去,孙子成长,这背后是生命的轮回。三轮车无言,而深情满满。
仿写,仿的不仅仅是写作手法,更要仿文章中情感的蕴藉深沉、语言的欲说还休。
(点评教师 施颖)

04.布满皱纹的手
陆易晗
我和外婆上一次相见还是去年暑假,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
不记得是哪个黄昏,当我乘坐公交车回家,目光在车中随意地扫动,一双手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手是布满皱纹的,还长了一两个老茧,星星点点的老人斑,像极了记忆中外婆的那双手。
记忆中的那双手是温暖的。家乡门前的小河边,永远都少不了我和外婆两人的身影。在回苏的那天清晨,外婆带着我在河边散步。早间的风拂过林梢,掠过小河,带着一丝凉意,身子不由自主地稍微缩了一缩,外婆仿佛一直盯着我看似的,握紧我的手。暖意袭来,流入心间,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粗糙的触感。低头看去,只见那手果如脑海中的那般模样,肤色黝黑,手掌却是健康的红润,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人的手。我的手被外婆的手紧紧地包裹在中间,外婆年轻时的手应该也是细腻光滑吧,外婆的外婆也应该曾将她的手握在掌心吧。
“你还记得这里吧,”外婆的话语传入耳中,“你头两次来的时候,跟着这儿的一帮小朋友一起爬树。人家都下来了,就你一个还待在树上不敢下来。”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当年被隔壁的叔叔从树上抱下来后,是您用那泛着泥土的香气的手,将我的眼泪抹干,当时您的手还没有如此多的皱纹,但脸上的暖就和现在一样。
绕着村子行了不到半圈,便顺着河岸边弯了腰的莲蓬折返回去。按着从前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车旁,父母已经把要带走的行李都收拾完毕,外婆见了,边走边说道:“早上走和下午走有什么区别啊,你们好不容易有空回来一趟,这就走啦?”转身进了老房子,没过多久又带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这些都带回去吧,都是你们喜欢吃的。”说着,将它们塞到后备箱中。“哎呀!”外婆一拍手,从中拿出一个小袋子来,“这是孩子爱吃的!路上当零食吧,这可比什么薯片健康多了!你们路上不方便,我先给你们剥好了!”接过袋子定睛一看,是莲子。一颗颗米白色的果实,像极了一个个刚刚出生的小娃娃,白白胖胖,上面还带着外婆手上的余温,暖暖的。伴着外婆的叮嘱上了车,将一颗莲子送入口中,咬下去,是苦的,随之而来的是一丝甘甜,格外爽口。向外张望,恍惚间,眼前浮现了这一场景:外婆一手拿着杆子,将莲蓬拉到岸边,又用另一只手把茎掐断,那在我们手中不论怎么掰扯,使出浑身的劲儿也不肯断裂的茎,在外婆那布满皱纹的手中恍若一条脆弱的树枝,轻轻一按,便分成了两半。取下莲蓬,掰开,碧绿的莲子滚落出来,颗粒饱满,显得格外可爱。一搓,外皮便掉落下来,落在篮筐中,一个接着一个。
“一路小心啊——”外婆的声音从车后传来,我向后望去,外婆的手高高地举起,向我们挥别。太阳升到了半空中,阳光洒落下来,透过外婆的指缝为我们指引道路,长风拂过她的指尖,顺着河水驰向天边。
点评
作者由生活中随意瞥见的一双手勾起了对外婆的回忆,以“布满皱纹的那双手”作为聚焦点串联起回苏前的一段场景。手既是叙事线索,也是抒情线索。文中对手极尽细节的刻画:清晨的小路上带给我暖意,儿时为我抚去眼角的泪水,为远行的我们准备莲子……几个微小的片段投射的却是无尽的爱意。外婆那勤恳、质朴、辛劳的一生,为儿孙小辈操劳、奉献的一生全部通过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仿《秋天的怀念》
1.选好意象,凝聚情思。《秋天的怀念》三次写看花,两次写菊花。“菊花”既寄托着母亲愿儿子能像菊花那样坚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希望;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还蕴含着母亲要作者和妹妹相扶相持“好好活”的信念。可以说,“菊花”这一意象凝聚着满满的情思。
2.注意观察,呈现细节。《秋天的怀念》呈现出来的动人心弦的力量,全部来自于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如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悄悄”地出去和进来,“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挡在窗前”……从诸多细节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孩子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加倍的痛苦,耐心地等待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等待孩子扛住命运的打击,等待孩子获得生活的力量。另一方面,作者虽然脾气暴躁、极不耐烦,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怀,对母亲的诸多言行细节有所察觉。因此,本文不仅表现了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3.景物描写,烘托心情,深化主题。“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文章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01.秋天的怀念
 王誉澄
升入初中,我越来越厌学、叛逆。面对做错了的数学题,我会猛地将作业本撕得粉碎,扔向窗外,任碎纸片随风飘散;看着桌上的一杯清水,我会突然把玻璃杯重重地摔在地上,任水花四溅,接着自己生闷气。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沉寂,奶奶端着一盘水果走了进来。“孙子,怎么了?”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了慈祥的笑容。见我不作声,她又说,“银杏叶黄了,可漂亮了,咱们去看看吧。”“不去!”我大声说。“你小时候最爱去府前街了,你说那是黄金大路,还记得吗?你在府前街上玩,有位姐姐还送了你一个风铃……”“有完没完!”我不耐烦地打断奶奶的话。奶奶叹了口气,放下水果,轻轻地走了出去。我继续呆呆地看着房间的某处角落。
第二天,我正百无聊赖地摆弄一支笔,奶奶又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府前街的银杏叶染得可黄了,再不去就看不着了。孙子,去不去啊?”“好吧,周几啊?”我心不在焉地问。“你平时忙,咱们就下周日去吧!”奶奶兴奋地答道。说完,她走到门口,扭身轻轻地关上门。门快被关上的那一刻,我看到她脸上洋溢着喜悦,眸子里闪烁着明亮的光。然而,我想不到的是,这竟是我与奶奶永远的诀别。
周五,我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家里空无一人,桌子上有妈妈留的字条:“孩子,奶奶今天早上旧病复发,在医院抢救,你一个人在家要好好照顾自己!”字迹很潦草,一定是匆匆写下的。我紧握字条,心中像有一把烈火在燃烧。我定在那里,很久很久……
第二天凌晨,爸爸妈妈才回到家。妈妈一进门就开始哭,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
后来,听护士说,奶奶被送到医院后昏迷了很久。昏迷前,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还没带孙子去看银杏叶哩……”
又是一年秋天,我来到府前街,小路两旁,银杏叶金灿灿的,一阵风吹过,叶片纷纷落下,很美,很美。我的眼眶渐渐湿润。在纷飞的黄金雨中,奶奶沧桑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眼前,那个熟悉的、苍老的声音缓缓飘进我的耳朵,飘入我的心底。我依稀听见她在说:“孩子,要学会度过叛逆期,时光很急,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
点评
作者仿照《秋天的怀念》的结构和写法进行叙事,选取“银杏叶”这一具体形象凝聚情思,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作者围绕“看银杏叶”这一线索,叙述了自己青春期的叛逆和在奶奶的帮助下走出叛逆的情感变化过程。在细节描写方面,重点对奶奶进行了神态描写,再现了奶奶劝“我”看银杏叶时的慈祥和“我”答应看银杏叶后她的欢喜之情,展示了小作者过硬的语言功底。作文结尾加入景物描写,用依稀听见奶奶的话巧妙地升华了主题,与《秋天的怀念》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




02.签字里的爱
 范昱莎
上了初二,堆积如山的作业令我望而生畏。早自习我会偷偷抄组长的作业,企图蒙混过关;趁老师不注意,我会把空白作业插入老师批改结束的作业堆里;我也会偷偷拿妈妈的手机回复老师,我的作业已经完成,以逃避老师的检查。
后来弟弟告诉我,妈妈每天晚上都在关注我的一举一动。每次我偷偷玩游戏的时候,妈妈都很伤心。她经常给老师打电话,一聊就是十多分钟。
“组长检查作业,谁要是没写,我就把家长找来!”老师吼道。
课间操时间,我们几个“难友”站在教室后面接受家长的教训。随即,教室里响起了打骂声和哭叫声。妈妈却一如既往地平静,从她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丝生气,她反而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就好像我被表扬了一样。我感到十分奇怪,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忐忑。
回到家,桌子上摆满了我爱吃的饭菜,可我却一点胃口都没有。饭桌上,爸爸妈妈有说有笑,谈论着一天发生的趣事,妈妈还不停地给我夹菜,我的内心更加忐忑了,匆匆扒拉了几口饭菜就逃离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我回到房间,坐在书桌前,看着眼前的作业,却怎么也无法进入状态。白天的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吱呀——”妈妈推开房门,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她走到桌前,轻轻地把牛奶放在桌上,低下头默默地看着我写作业。夜静极了,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这时,妈妈拿起一支笔,在我的笔记本上签下两个大字——勤奋。“不要学得太晚,一会儿趁热把牛奶喝了。”说完,她轻轻地走出去了。那遒劲有力的笔画像一条条坚硬的皮鞭,狠狠地抽打在我的身上,痛在我的心里。妈妈那一次次的微笑,似一股股暖流,冲走了我心底忐忑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慵懒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勤奋的花朵,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抿了一口温热的牛奶,一股清香在我的唇齿间泛开,让我猛然清醒。我展开试卷,拿起笔……
点评
小作者选取“笔记本上的签字”这一具体形象凝聚情思,叙述了母亲一直暗中关注“我”的学习、暗中保护“我”的自尊心、提醒“我”要勤奋学习、“我”暗下决心勤奋学习等情节,表现出母亲的无私和教子有方。母亲签字和自己醒悟的两处细节,突出母亲的签字对“我”的影响。
此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倒数第二段,运用比喻句进行抒情,抒发了“我”的愧疚和感动之情,增强了作文的表现力。此外,作文的开头仿照《秋天的怀念》的开头,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使作文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03.桂树之下
达璐熙
如果问我最不能忘却的是什么?那一定是,奶奶的笑颜。
那几个月,我从不出门,可即便在家,也穿那种长得要垂到地板上的裤子——我的膝盖上有一处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除去的疤,那是摔下电动车造成的。我不敢去看,它就如一只蠕动的肥虫趴在我的膝头,令人心惊,狰狞无比。
我几乎无心做别的事。那几个月中,我总是就那么坐着,也不理人,好好藏着自己的腿,不愿出门,更不愿让他人看见。
一天又一天,奶奶看着我从以前一说话就停不下来,闲来无事就上窜下跳的猴子,变成一个不怎么说话的闷葫芦。奶奶叫我吃饭,我也只是移到桌前,埋着头一声不吭地吃完饭,回到我的房间戴上耳机,进入了自己的世界。
那是夏天,奶奶见我穿着长裤,怕我热,劝说我穿稍微短一些的裤子。但我却对“短一些的裤子”极为敏感,竟对奶奶歇斯底里似的哭嚎起来。奶奶忙说:“不穿短裤了,不穿短裤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渐渐平息下来。
“不穿短裤子,咱们出去走走行吗?”那天奶奶又站在我身前柔声地问道。我又要爆发。“就一次!”奶奶急着补充道,“而且你总不能一直不出去,再过几个礼拜就开学了。”我闭上了刚刚张开的嘴,沉默了。我不想出去,但奶奶说的却又不置可否。我犹豫了很久很久,最后,在奶奶期望与近乎央求的目光中点了点头。“那就明天?”奶奶的声音中添了许多欢喜,眼中放出了异样的神采。“好。”我轻轻地答道,这是我几个月一来第一次清晰又正常地与人交流。
第二天,奶奶似乎早有谋划,把我所有的长裤都洗了。我又喊了起来。可无奈,我毕竟答应过奶奶的,只好乖乖出来门。
我拉扯着裤腿,拉着,拉着,裤脚渐渐被我的汗浸湿了,但我仍紧紧攥着,往下拉扯着,盯着脚下的石路与“石丛”间来回穿梭的蚂蚁,身子前躬着,我只想护住膝盖上的疤,那个难看的疤痕。走着,走着,我一头撞在了奶奶的背上,我愣愣地抬头望着奶奶,奶奶笑笑,脸上折起道道皱纹,却不丑,更显慈祥。她指了指前面,我顺着她的手看去—— 一棵桂树。
“这棵树我以前跟你讲过的。”
我不明所以,又仔细看了看,树后似乎黑了一块。我依旧佝偻着身子,挪到树后。一片焦黑。我想起了奶奶说过的:有一棵桂树被雷劈了,之后却因为什么原因迟迟没有移走,等人想起来的时候它已经长好了。那树现在长得很茂盛了,甚至从前面看都看不出有任何曾被劈毁过的痕迹。“我以前还觉得这树与我有缘,看,”奶奶又说道,并伸出了她少了几根手指的手,“之前你不是问过我的手指是什么时候断的嘛,也是那年断的,那棵树冒嫩芽的时候刚好手上的伤口也长好了。我就觉得这是树的希望也连带到了我身上。所以我今天也带你过来看看。”奶奶笑着,满脸的皱纹与桂树的纹路慢慢重合,融为一体。
想起这些时日,奶奶不知为我操了多少心,一直努力鼓励着我寻找阳光与希望。想着想着,我不知不觉直起了身板,长风吹过,轻轻掀起被我攥得满是折痕的裤脚,露出了红褐色的伤疤。回去的路上,我不再躬身,不再垂首,月形的伤疤暴露在阳光之下。
自那以后,我的心中不再懊恼那难看的疤痕,更多印刻的是奶奶的笑颜。噩运总在每一个晴好的日子后时刻偷窥。而当不幸降临后,我们需要一段心理缓冲期,然后寻找生命的站立位置,正如奶奶带我去看的那棵桂树。
世事本就无常,不过是一块疤罢了,再怎么也抵不上那树的焦痕、奶奶的断指。“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这是奶奶教给我的,也是值得我用一生去铭记的。
点评
这篇文章模仿《秋天的怀念》一文,我膝盖上的疤痕的难堪使得我羞于见人,整日默不作声,史铁生因为双腿残疾一度自暴自弃,创伤虽有轻重,但心理和感触何其相似。母亲改变了史铁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样,在奶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心态以及明媚笑颜的感染下,我重新获得了勇气。树的经历与人的经历相吻合,奶奶在讲述自我故事的时候也给予了我生命的启示。

04.别了,老木屋
周嘉乐
圆月悄然升起,月光盈盈如水,月色中有间老木屋。
两位老人从木屋中走出,搬了两把木椅,一个小孩紧随其后,笨拙地捧了一只小凳。
木屋的角落,有蟋蟀长吟。屋旁的南瓜花在月色下静静开放。两个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轻声细语。小孩蹒跚着跑去摘了一朵南瓜花,反复挥舞。忽地,她摔了一跤,扑在厚厚的青草上,隐没在一片青翠中。
岁月恍惚飘过。老屋旁,月光下,只剩一把木椅轻轻地晃着。小孩手执一把老蒲扇,追着流萤跑。那时她尚懵懂,不知木屋旁一栋楼房正渐渐立起。老人的眼里,是化不开的留恋。
后来,小孩进城上学,老人搬进楼房。木屋从此落满了尘埃,被蜘蛛网封锁,很快地老下去。
暑假,小孩重回乡村。她欢喜地冲向老木屋。用力推木门,“吱呀”一声,她愣住了。迎接她的不是满屋的饭香,而是厚厚的尘土和一张黑白照片。她抬脚正想走进去,却被妈妈赶来抱走。她趴在妈妈肩上,望着毫无生气的木屋,第一次发现木屋已经那么老,那么老,老得一碰,就要塌了似的。
推土机进村了,轰隆隆地朝木屋前进。她急忙丢下饭碗,颠颠地跑出门。但小小的她,怎么跑得过推土机?只听得一声巨响,重重地砸在她心上。待她气喘吁吁赶到时,眼前是一片废墟。她仿佛看到一株耗尽生命的植物,匍匐在大地上。
她再不愿回乡村,即便回去了,也从不去废墟那儿。直到她听见大人们商量着在那儿盖一栋房子,她才意识到,再不看,就连废墟也没有了。
她一个人来到废墟前。月亮升起来了,清清凉凉的,像极了一只雪白得泛出冷光的瓷盘。她坐在草地上,望着废墟,一阵一阵地发愣。一点萤光掠过双眼,她一惊,如梦初醒。她站起身来,绕着废墟踱了一圈又一圈。
新房盖好了,听说很漂亮。她被硬拽去喝竣工酒。面对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她尽力地回笑,心中的泪却早已倾盆。
夜里,窗外悬着一弯小小的月牙儿,幽幽地泛着冷光,她终于泪雨纷纷。
别了,老木屋!
点评
1.善用意象传情达意,深沉含蓄。该文除了借老木屋抒情外,还借用月亮、月色渲染气氛,表情达意,增添美感,丰富内涵,真可谓物尽其用。“圆月”自然对应圆满、幸福,“月牙儿”便对应缺憾、痛心,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起到了融情于景、融情于境的作用,这与《秋天的怀念》借花写人、借花抒情的手法是一致的。
2.善用对比形成反差,震撼读者。《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病入膏肓隐忍坚强,鼓励“我”好好活;“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不想活,让人倍觉母亲的伟大无私。同样,该文以小时候的种种幸福与现在一切幸福都离“她”而去的悲伤作对比,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
此外,该文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雕琢却富有表现力,可谓字字含情味,句句有意蕴,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对人生深沉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读来引人深思。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